×
语言研究

语言积累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全文多次出现“积累”的字眼,可见积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性。语言积累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教师要逐步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掌握积累方法,丰富精神内涵。

一、语言积累的目的

1.培养语感

《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感”的定义是“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语感是语言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是需要经过长期积累才能够具备的。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厚实的语言积累,很难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句子、语段,储备了丰富的方法后,在见到新的语言材料时,就会立即调动自己的积淀,很快作出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和判断等。语感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2.形成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拼音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言积累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这种能力的关键。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后,就会熟练掌握汉语语言规则,掌握阅读和习作方法,促进能力的综合发展。

3.提升素养

语文内涵丰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设计,指向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个语言积累丰富的人,必然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语言积累的内容

1.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包括生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优美的语言。有了这些积累,学生才能进行清楚、明白、简洁的语言表达。《桂林山水》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一组排比句及形象逼真的比喻句把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接触了这样优美的语言怎能不被感染,怎能不被所描写的情形所吸引?教师抓住了这样的句式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习作方法

虽然说习作无法,但在初写阶段还是有些基本的方法,如习作的顺序、结构安排等。在《桂林山水》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可以让学生领悟照应的妙用;在《将相和》一文中,让学生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写作方法;在《荔枝》一文的教学时,让学生感受描写母亲动作的细节描写……这些习作方法的学习是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更重要的是怎样把这些积累转化为学生习作的能力,因此就要进行相应的训练,拓展习作教学的空间。在《荔枝》一文中,教师可以进行人物描写方法的训练,尤其是动作的细节描写,可为学生写好人物作文打下基础;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习作等。

3.生活素材

俗话说,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同步。因此,学好语言就要向生活学习,注重在生活中积累学习素材,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条件。《北京的春节》一文,老舍先生从腊八开始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如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等;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这些内容如果没有平时的扎实积累,就形不成老舍先生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更不会使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4.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是随时可能产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积累。教学《走向生活》一文后,笔者引导学生要勇敢地从自己狭小的空间中走出来,广交朋友,感受人生的意义;教学《向命运挑战》一课后,学生表达了漠视一切,勇于面对困难的信念;从《詹天佑》一课学生得出信心是成功的保证,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等。之后,笔者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一件事表达出来,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了面对生活的态度,即充满信心。

上一篇:最新语言类试题专项练习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