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研究

依法规范中文 净化语言环境

(朱旭婷)中文是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在汉字文化圈和海外华人社区中,中文也被称为华文、汉文。汉字是中文的书写体系,包括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中文历史悠久,词汇量丰富,承载记录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文(汉字)的使用人数在17亿以上,范围包括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和东亚、东南亚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中文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近年来,中文在使用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大量“新奇特”的网络语言竞相出现。在世界各国掀起学习中文热潮的今天,进一步规范中文的正确使用、更好呈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中国甚至对全世界而言都有着重要价值。

目前,一些综艺节目、影视作品的命名采取改动成语的方式,例如类似成语“心花怒放”的电影《心花路放》,甚至还有介绍新晋女性影星的题为“新花怒放”的海报受到热捧。作为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笔者在发起“半餐行动”以减少食物浪费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节约粮食报道的标题很不规范。如,守住“粮”心(良心),不负“食”光(不负时光)。时光的“光”指的是光阴、时间;食“光”的光,指的是吃光、吃净,两个“光”的含义不可混淆。还有,拒绝公务“剩”宴(盛宴),从当下做起;树立勤俭节约好“食”尚(时尚)。在有些人眼里,文章标题不改动成语、固定词组,似乎就不够时尚。不仅如此,一些粗俗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词语(如,逼 格、我 靠)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页甚至纸媒上!此类现象频繁发生,若长期以往,很可能导致一些青少年和初学中文者误以为上述“改革”是正确的中文表达方式,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巨大负 面影响。

笔者曾经三次获得全国书法竞赛一等奖,两次获得全国绘画竞赛三等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笔者认为,一些短视频、新媒体报道为了博人眼球或者便于传播等原因,随意改动成语等惯用语甚至词组,这在艺术创作上或许是推陈出新,但大部分惯用语、词组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平时要加强保护,使用时要心存敬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推动知识爆 炸。面对各种新事物、新现象,英语等字母文字在不停创造新的词汇,单词越来越长。中文作为方块字,能够灵活组合出各种新的表达,准确达意,完全可以适应知识爆炸时代。中文应该为便利各民族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笔者认为,目前在使用中文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影视作品的名字随意改动成语不乏其例。如,电影《心花路放》票房大卖,影响广泛,甚至一些人误以为“心花路放”才是正确的成语。据悉,目前还有多部正在立项的影视作品的命名也采取了改动成语的方式,例如《艺鸣惊人》(一鸣惊人)、《棋开得胜》(旗开得胜)。此风实不可长。

2.广告用语肆意“活用”成语现象泛滥。例如,服装店名为“衣衣不舍”,原成语为依依不舍;蚊香广告为“默默无蚊”,原成语为默默无闻。改动成语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直接改动成语中的个别字,并用谐音字代替。如,药品广告中出现“咳不容缓”(刻不容缓),火锅店打出“锅色天香”(国色天香),建材商店有“家涂四壁”(家徒四壁),酒吧取名“朝酒晚舞”(朝九晚五),茶叶店使用“茶颜观色”(察言观色)。第二种把原样的成语用在特定的广告中,虽然字没有改变,但是成语的意思却完全变了。一毛不拔本来是贬义词,形容人的吝啬、自私,但是作为牙刷的广告词就成了褒义词,意思是牙刷质量好、十分耐用。如此使用广告语或者设计制作店铺招牌,虽然可以促进产品销售,但会导致一些学生甚至大人把成语写错、用错。

3.大量掺杂外来词汇。现在有一些不好的倾向,很多讲话或者文章大量掺杂英语等外来词汇,仿佛不加上几句洋词就无法表达整句话的内容。一些歌曲创作,出资方明确要求加上几句英语,并愿意为“双语创作”支付额外的费用。今年的央视中秋国庆晚会,歌手在演唱某首歌曲时,节奏感强,场面热烈,激情四射,可惜的是,“what a wonderful world, what a beautiful world”的“串场”实在令人无语。中国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必须要用英语来点赞中国吗?

4.网络问题更加严重。在网络时代,信息传达更加便捷,同时也加剧中文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一些中文网络主播在直播中不停冒出英文单词(如,baby、打call),还有很多主播使用不规范表达、不标准发音(如,先森)。这甚至成为一些主播予以标榜的特色,而且有互相攀比、蔚然成风的趋势,实在令人担忧。

上一篇:首师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博真题参考书资料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