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研究

数年坚持义务为社区孩子办“语言诵读班” 西安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3月30日下午,后宰门小学大明宫分校,在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指挥”下,20余位热爱朗诵的小学生抑扬顿挫、节奏有力,把看似简单的绕口令念得情绪饱满、风生水起。

台前的“奶奶老师”是今年已经83岁的胡雨珠,从2015年起,这位西安老文艺工作者发挥所长,在每个暑期免费为社区孩子们辅导语言诵读,已累计为数百名孩子进行义务辅导。去年因为疫情一年没有见到孩子们,今年,她提前“上岗”了。

人生余热服务孩子们 讲课一站就是一个多钟头

胡雨珠退休前是陕西省乐团(陕西爱乐乐团前身)工作人员,在本职工作之外,她一直积极从事儿童音乐欣赏教育与儿童语言教育工作。胡雨珠认为,良好的语言表达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所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就致力于儿童语言培养的研究,论著颇多,她创作的9集电视节目《教说话学说话·灵耳朵巧嘴巴》曾于央视著名儿童节目《大风车》中播出,冰心为该片题写了片名。

胡雨珠喜欢孩子,她说,每每跟孩子们在一起,自己的心都变得年轻了。也正因此,从2015年起,胡雨珠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利用暑假办起“公益诵读班”。从最早只有三四个孩子,到邻居们“口耳相传”后,每个暑假要教几十个孩子,胡雨珠一点也不觉得累——从自我介绍的自信培养,到用绕口令训练发音吐字,再到教习诗歌、散文诵读与说话礼仪……她在孩子们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受她启迪爱上诵读的孩子们,也送给了老人一个亲切的称呼:“福奶奶”。

今年春,在西安唐都新碑林艺术博物馆的牵线下,“福奶奶”的“诵读课”成为该馆与后宰门小学大明宫分校联合举办的“经典国粹文化 免费公益讲堂”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的一部分。虽然腿脚已经不太方便,每次要托朋友开车送自己才能到学校,但胡雨珠仍然兴致盎然,“用人生余热服务孩子们,我不累。”

一节课1个小时,因为孩子们的兴致勃勃,又延长了一会儿,整个过程中,胡雨珠一直情绪饱满,时而在教室前为大家提醒节奏,时而走到孩子们的座位中,进行单独指点,直到下课,这位已经83岁的老人,没有坐下一分钟,喝一口水。

希望家长、社会都更关注语文之“语”

“朗诵文章时,大家记住不要拖腔拉调,要注重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否则读起来就会缺乏情感。”面对10来岁的孩子们,胡雨珠教得很耐心,在讲授朗诵知识的同时,她还不时不时穿插一些小故事寓教于乐。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福奶奶”的讲授,四年级的杨淑俊觉得“福奶奶非常幽默,而且她给我们教的诵读方法很有诗韵,很有趣。”,同为四年级刘文培则认为“‘福奶奶'特别细心,我诵读的时候总喜欢拖音,她就会单独纠正我。”

后宰门小学大明宫分校教导副主任常诚说:“学校语文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福奶奶将音乐中的节拍训练和曲艺中的绕口令的节奏变化引用到诵读训练中,教孩子们注意吐字清晰之外,同样注重语调轻重缓急,以及语调中的精气神,这也给了我们老师很多启发。”

“其实孩子们都是‘灵耳朵、巧嘴巴',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反映着他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水平,是涉及知识结构、逻辑思维、修养技巧和口才多方面的。”胡雨珠说,自己这些年一直在为孩子们进行义务辅导,除了希望孩子们能更好的感受语言美,也希望让他们成长的更自信,更深入感受中华文明礼仪与美德,“语文一定是‘语'和‘文'的结合,现在很多孩子为了应试,重文却轻语,还有很多孩子因为从小被多媒体环境包围,思维活跃,表达的能力却‘退化'了,成了‘社恐'一族,这些都是需要社会警惕的。”也正因此,她希望更多家长也能关注孩子的语言培养,“在生活里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准备“教案”、为孩子们“上课”、收集整理发现的孩子们的诵读问题,进行“教案”完善……年复一年,福奶奶乐在其中,“虽然我80多岁了,但是只要还能讲的动,就要继续讲下去。就像孩子们叫我‘福奶奶',这是让我幸福的事儿。”

上一篇:日产45亿词!“地表最强语言模型”GPT-3已落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