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研究

从被语言折磨太久,到哈佛大学offer,我用了6年

本科背景:

厦门大学建筑学;

GPA :3.58/4;

GRE:315+;

TOEFL:110+;

工作经验:

3个月实习+4个月正式工作经验;

录取:

Harvard MAUD,

Cornell MSAAD 小奖,

Upenn MSAAD,?

Columbia MSAAD,

CMU MUD小奖,

ULCA MSAUD



申请前期:

前年作出GAP一年这个决定其实很痛苦:语言没有考到满意的分数、作品集也差了点意思,甚至各个学校专业的了解程度都是一般。但好巧不巧,去年遇上疫情大多数同学都没能成功入学,我也是加入了就业大军,开始了苦逼的一边工作一边申请的状态。当然工作一段时间也让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



GPA:

其实建筑专业对GPA要求个人认为不是很高,不会像商科这些高的很吓人。想必GPA的保持,其实不管是出国还是保研的同学都需在意的。本科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相信成绩不会太差。个人认为GPA能到3.6以上基本上就足够了,可以努力更高,但是不用太担忧差的一丢丢的影响。



GT:

我着实是被语言折磨了太久了,从最开始考雅思到托福。我只能说我的感受就是尽量早点考掉!英语只是一个基础,但是没有基础也很可怕。写文书的时候会因为语言差异而表达不顺,也会因为中英逻辑差而反复修改。所以我的反思就是早考完早安心。



Portfolio & PS:

这一部分我认为是重中之重,同时两个也是相结合打造个人的定位,所以我结合一起详细分以下几点来谈一下:

对学校方向的认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个人的认知是学校不录取不一定是你不够优秀,可能只是没对上口味。对于此的研究,先可以看看学校官网上对每个项目的描述以及要求,是否是自己希望学习的方向。同时也可以看看学生作品以及一些主要老师的研究内容,来参考自己的作品集部分项目的打造。

作品集项目的准备:

我在作品集的准备上走过挺多弯路其实。这也是一个很长的战线,可能建筑生大部分的时间都会花在作品集上。建议也是早一些开始准备这部分,因为随着自己的成长,前期的项目也会在最后进行一定的修改,留出两周的时间来进行整体的调整也是很有必要的。我总结一下我认为重要的点。

对于项目的挑选。当开始决定出国大多数是有部分学校的项目在手的,但同时这些项目又不能直接用于作品集内容之中。可以看一下自己缺的是什么体量和主题的设计,在下一个设计开题时进行筛选斟酌。建议大家对于设计的主题也可以多加思考,不用限定于现成的竞赛主题,可以尝试在主题中就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

排版的参考。关于出图的风格以及排版,可以在最开始着手准备做作品集就开始定基调,这也是自己风格的另一种体现方式。对于排版可以多参考参考一些issuu类似的网站,看看以往录取的学生作品集作为研究,定位自己的风格以及表达形式。

作品集整体逻辑的思考。其实这个是最为困难的也是大多数人会忽略的。我想强调的是跟文书逻辑的相呼应。作品集展现的不仅仅是自己绘图水平,更是一种整体思考问题的态度以及能力。这些问题可能是针对于自己文书中所提及的问题的初步解决,或者是对未来的探讨。

整体打造个人形象:

文书和作品集我放在一个单元内说明,是我认为这个是相辅相成的。这两部分用来体现申请者所探讨的问题、思维模式(看重critical thinking)以及未来的规划。文书直述自己的思考,而作品集是辅助证实这些问题是如何具象表现的。我推荐写文书时可以看一些论文,申请学校faculty的研究也可。但是自己个人风格不能丢,一味奉承也不 好。



CV&RL:

这两部分主要是使个人形象更加饱满,更加全方位的让学校了解申请者。这些涉及到参与的实习、研究或者是工作的履历(这些自己在申请之前多多参加哦)。推荐信是根据这些履历来辅助证明一个人的能力的。我没有非常大牛的推荐信,只是从工作学习中两方面体现了自己的设计以及思考能力。



总结:

前期世毕盟的老师们指导也是尤为重要的,在timeline的规划上以及学校的背景了解。其实在完成作品集以及文书之时,老师们总能给我提出一点新的idea,并且梳理我的整体逻辑。老师们能客观的来评价是如何打造我的形象,同时在我遇到困难之时鼓励与支持我。

上一篇:E2E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SOHO;微软分层ViT模型霸榜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