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成立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
2021年5月22日,国内首家聚焦国家/国别翻译能力的研究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BFSU Research Centre for Country-spe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Capacity,简称RECTIC)正式成立并发布重要研究成果,成立仪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阿语楼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局长胡凯红,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吴耀武,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祝朝伟,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志钢,党委副书记苏大鹏,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浩、赵刚,以及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中心成立仪式,中心成立仪式由贾文键主持。
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砥砺人心的视频《北外80年:翻译世界与翻译中国》中拉开帷幕。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向莅临中心成立仪式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支持北外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北外建校80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北外为党而生、与党同行,一直以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北外成立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是北外实施全球战略、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又一重要举措。
杨丹指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翻译能力日益成为国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国家翻译能力研究和发展实现诠释世界、讲述中国、创见未来的目的,践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使命。诠释世界就是通过翻译,用自己的语言了解世界,引入有价值、可借鉴的内容,促进自己的发展和繁荣;讲述中国是指通过翻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他国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包括传统中国、当代中国和时政中国的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创见未来是指通过翻译用自己的语言认识世界,用他者的语言来表现自我,与世界对话,共建未来。
杨丹强调,北外正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和推进全球战略,以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为重要抓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希望北外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以开放的胸襟、人文的关怀、科学的态度回应时代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引领全球国家翻译能力的研究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向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心成立展示了北外服务国家战略的气魄和担当,以及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引领作用。徐青森对中心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在话语创新上多做文章,探索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二是在人才培养上做出成果,充分发挥北外优势,探索建立新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高级专门翻译人才和小语种翻译人才;三是在方法创新上多做工作,要适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注重强化交叉融合,深入研究人机组合下的最新翻译技术,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特色研究,推动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的发展。徐青森表示,教育部社科司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北外的建设和发展,祝愿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早日成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张享誉海内外的亮丽名片,为沟通中外、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代表兄弟院校对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北外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彰显了北外服务国家战略的国家意识和远见卓识。当前翻译学界愈发重视通过增强国家翻译能力,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提升,北外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成立可谓恰逢其时,既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话语体系,助力北外“双一流”建设,还将服务于对外传播效果提升、国家形象塑造,以及文化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祝愿中心在学术研究、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希望中心在全球翻译能力研究、高端人才培养方面成为标杆,发挥示范作用,与翻译界同仁一起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建构中国特色翻译话语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上一篇:孩子说话晚,家长别着急,抓住语言敏感期正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