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研究

简析贾樟柯在《山河故人》中的符号运用

贾樟柯在影片《山河故人》中精心安排了大量的符号语言,使得影片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对超现实叙事的应用也是贾樟柯相比之前的作品来说的一大突破和提升,比之前的作品多了一份对未来社会的关怀、担心和忧虑,这也标志着其电影创作风格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山河仍在,物是人非。在电影《山河故人》中,“山河”都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时间跨越多久,变化多快,“山”依旧是那个“山”,“河”依旧是那条“河”,“山”与“河”共同组成了这部影片的现实世界。“故人”远去,或为天国,或为天涯海角。“故”则高度概括出了该片所要叙述的情感空间。“人”的模样、心态也渐渐发生着改变。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电影中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

(二)三种画幅,三个时空。在本片叙事的具体表现上,导演一共选取了三个时间点,用三种画幅,构筑了三个电影时空——世纪之交的 1999 年、物质充盈却精神缺失的 2014 年、科技高度发达的2025 年。贾樟柯导演对昨天已逝的追忆,对今天人们现实生活的思考,对未来科技发展以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畅想,缓缓流淌于影像光影之中。众所周知,不同时期的电影画幅也是不一样的。第一个画幅的变化是片名“山河故人”出现之时转场,第二次画幅的变化是iPad 画面中特写转场。画幅不经意间的转变,表现出了时间的流逝,时间也就在不自然间成为了整部电影的一条隐线。

(三)三角站位,暗示关系。贾樟柯导演曾经说过:“静物是被人忽视的现实。”贾樟柯导演对于生活细节的研究极其细致和认真,从他作品当中的道具设置和细节的安排便可以体现出来。细节常常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暗示和情感表达,还可以为电影增强真实感,带入生活化的气息,表现影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未来结局。在本部影片中,张晋生与沈涛在聊天的时候提到了不想带梁子耍了,只想和沈涛待在一起。沈涛问张晋生是什么问题,是几何问题还是代数问题?张晋生往前走了一步说是三角的问题,沈涛笑着说三角更稳定,两人接着又开了几句玩笑,镜头移到了沈涛的背部,之后镜头又切换到一个俯拍的全景,三人呈一个三角的形状站在那里。虽然说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然而在现实中“三角恋”一直被人认为是不稳定的情感。

(四)拉近距离,疏远关系。在这部电影当中,人物之间相互交流所使用的通讯工具,也随着时间的流淌而不断发生着改变。在张晋生还是煤老板的时候,他谈生意时用的还是翻盖手机。在现在这个时间段里,沈涛用ipad玩“斗地主”。在未来,2025 年,张到乐与他父亲张晋生用更先进的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所以单纯从物质符号来看,贾樟柯导演并没有注重在视觉上给受众很惊艳的感觉。他只想说明,虽然科技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无论相隔多远,联系起来都是很方便的,但真正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反而越来越淡薄了。当下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贾樟柯导演仅仅通过通讯工具的更新换代,便将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缺乏情感的交流这一现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具有极其震撼、富有启示的思考。

(五)超越现实,返璞归真。在本片中,贾樟柯导演特意安排了赵涛走在路上看到飞机坠毁这一情节,表面上和影片的叙事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实则是为本片的情感进行铺垫。飞机是大家公认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此处贾樟柯导演突然安排了飞机坠毁,不由得让观众感到生命的脆弱和人在面临事故时的无能为力。影片中有两次出现肩扛关刀的镜头,第一次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扛着关刀,在热闹的街市中不受干扰坚定行走。第二次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肩扛关刀走在一条行人稀少的水泥路上,只有一辆摩托车驶过。贾樟柯导演在接受汤尼·雷恩的采访时说:“拿关刀的人,我们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学武的少年,有可能是学戏的。他拿着刀,出门在外,讨口饭吃。我们也可以想象,他是穿过拥挤的街市的神明,他就是关公。”

当下,年轻观众在看电影时仅仅重视影片的视听效果,缺乏了对影片的深入思考。从这部影片当中,贾樟柯导演透过一个个符号语言告诉我们:虽然人的本质就是要不断面临孤独,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寻求消除孤独的行为基本无法实现。但只要还活着,就要去斗争,拼搏就有希望。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要积极坦然地面对孤独,面对挫折,面对苦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孤独,与孤独共处。

上一篇:谈民歌演唱与语言声韵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