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嵌诗文丰厚积累以咏柳为例谈古诗教学
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课标中还附有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5篇,可见,积累是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将更多优雅生动、凝练优美的语言引入学生的学习视野,让我们的古诗文课堂内容更为丰满,文化底蕴更为浓厚?笔者认为,可在古诗语言运用精彩处、表现手法独到处、同主题拓展延伸处巧嵌诗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厚学生文化积淀。下文以《咏柳》为例谈些许思考。
一、嵌于语言运用精彩处,品味个中之美妙
古诗语言准确、凝练、优雅、生动,常能一语中的、一字传情。精妙语言塑造的诗歌形象,看得见,听得到,触得着。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深山月夜,一两声敲门声,营造了一个静谧悠远的意境。又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月”,皎洁明亮,游子思乡的愁绪跃然纸上。古诗语言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这些词语的准确选用,意象的恰当选择,适时传情。教师就应该有语言的敏感性,在古诗语言运用精彩处,适时嵌入诗文,领着学生深度品味个中之美妙。
如教学《咏柳》前两句诗句,可紧扣“碧”字,引导学生感受这一字表现出的色彩明丽,生机盎然。教学片段如下:
师:诗可以当歌来唱,诗也可以当画来赏。从诗中前两行可看出柳树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哪个字告诉了我们?
生:绿。
师:还有呢?
生:碧。
师:仔细看这个“碧”字,由哪些部件组成?
生 :“ 王 ”“ 白”“ 石 ”(师 范 写“碧”字)。
师:左上的“王”是“玉”,和“白”组成的是琥珀的“珀”,下面是“石”,本义是青绿色像玉一样的石头。(出示图)根据字形,你知道“碧玉”是怎样的颜色吗?
生:翠绿翠绿的。
生:春天的那种绿。
生:是树木刚刚长出新芽那样的绿。
师:说得真好!多美的绿啊,你能把这么美的颜色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句,特别强调了“碧”字。)
师:柳树这“绿”,绿得像什么呢?
生:像青色的水晶,像绿色的翡翠。
师:是啊,多美的绿!难怪诗人对“碧”字情有独钟。你看,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是“碧”,读———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是“碧”,读——
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师: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是“碧”,读——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也是“碧”,读——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一个“碧”字,让这棵柳树熠熠生辉。
柳之“碧绿”,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象征。教学伊始,教师就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点睛之笔,领着学生在生字溯源中,在想象朗读中体会“碧”之美妙,品味“春”之生机。在语言运用精彩处进一步拓展,嵌入含有“碧”的诗文,以一带多,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文中众多景物“碧”之鲜嫩、“碧”之清澈、“碧”之生命力。
二、嵌于表现手法独到处,体会想象之神奇
古诗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自《诗经》始就有“赋、比、兴”。经不断发展创造,运用也更加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无论哪种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诗人神奇的想象。而教者,便要将这诗歌语言描绘之景、物,通过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转化为一个个可观、可感、可亲近的图像、画面。而学生能否进入诗人营造的意境,感受到诗人笔下这不同寻常之物,并通过朗读、表达再现景物,在于转化能否成功,即教者是否能准确触及学生想象与联想之关键点。
如在《咏柳》后两句的教学中,教师就适时进行拓展积累,嵌入同样运用比喻表现手法的诗句,领着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想象之新奇,语言之美妙。
师:(出示后两句诗)自己读,想想诗句的意思和同桌说一说。(生自由读、说。)
上一篇:植根思维沃土生长言语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