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多样性与语言战略问题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语言状况的复杂多样性:通行的语言包括三文多语,在语言分类和分布上存在分层性与交织性,与区域外的语言关系也较为复杂。从语言经济学视角分析,这一多样性一方面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成本,从而影响大湾区内部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又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除语言产业的经济效益外,更包括语言带来的经济外向性和外贸效益。或者说,语言多样性在粤港澳大湾区既是语言障碍,又是语言资源和潜在的资本。因此,在大湾区发展过程中应重视语言多样性的影响,制定分层的语言战略:推广普通话以促进区域一体化;保留其他通用语言并发展相应的语言经济;同时适当利用其他语言的特殊性,促进对外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经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多样性;语言战略
作者简介:殷俊,深圳大学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香港研究、公共政策等。
一、引 言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对于广东省、港澳地区以及周边省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也有重要战略地位。1大湾区建设、发展的相关研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其中大湾区内的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进一步发展的前提,而大湾区经济向周边地区辐射则是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著名的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在一体化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存在高度的异质性,被称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体系”2。
除了制度上的异质性,从经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及其周边地区一方面如发展规划纲要所言“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异质性或多样性,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语言/方言的多样性:在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地区通行以粤语为主导的多种汉语方言,同时在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英语和葡萄牙语分别是“正式语文”之一。如果考虑大湾区辐射的广东省其他地区和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这种语言多样性就更加明显。大湾区与中国其他地区的语言关系也较为复杂,特别是与北方官话及普通话有较大差别。相比之下,无论是存在大量不同移民语言的纽约、加州两个湾区,还是以日语为主要语言的东京湾区,都只存在一种通用语言。
从经济学视角看,语言是重要的交易媒介,语言的多样性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交易成本。例如,Fishman3和Pool4的研究发现,语言的同质性与经济发达程度存在正向关系,也就是所谓的Fishman-Pool假说。5就中国而言,许多研究都发现,方言增加会影响地区的经济甚至开放程度;6方言的差异也可以解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7或影响技术扩散。8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多样性也可能作为一种资源而产生经济效益,9特别是由此带来的多语言的人力资源,有助于降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外贸易和其他交流的成本。粤语等方言在东南亚等海外有大量华侨华人使用者,而英语和葡萄牙语更是国际上最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是几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使用人口超过十几亿人。从这一角度看,这使得语言多样性反而可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优势。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提出:“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
重视语言的经济学属性,对于语言规划有着重要意义。10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多样性对于大湾区发展的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语言多样性对于大湾区经济社会一体化以及区外经贸交流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则是语言多样性给大湾区带来的经济收益。通过这一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对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一个既有高度一体化又有很大多元性的经济区域而言,语言多样性作为资源可以带来怎样的经济影响,也有利于制订适宜的政策,利用语言经济特点帮助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这一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问题在区域发展中的影响,对其他经济区域的发展也有借鉴作用。
本文将详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的特点,特别是其语言多样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基本框架,分析语言多样性带来的经济成本和收益,探讨这一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战略的启示,并提出主要结论。
上一篇:用群众语言说接地气的话 从群众角度办实在的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