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互动史研究--近代东西语言接触研究学术会议
2018年12月22日,“语言互动史研究--近代东西语言接触研究学术会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国际大厦一层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日本关西大学开放式亚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活跃于语言学、语言学史、历史学、海外汉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等领域的二十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来自北外各专业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旁听了报告及讨论。
上午9时,北外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开幕式,北外研究生院院长陶家俊教授与日本关西大学开放式亚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内田庆市作为嘉宾发言,三位分别就语言互动史的学科特点、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等方面发表演讲。这之后,两位嘉宾与李雪涛院长为北外近代东西语言文化接触研究中心揭牌。
接着,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姚小平教授作了题为《早期中西语言接触一例--<汉西词典>(Dictionarium Sino Hispanicum.1604.)》的主旨发言。姚教授以耶稣会士齐瑞诺(Petrus Chirino1557-1635)所编的《汉西词典》为例,介绍了语言接触研究的选题与分析应采用的方法进路。日本关西大学的内田庆市教授也做了题为《近代东西语言文化接触史的展望》的主旨发言,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了近代东西语言文化接触史的发展脉络,并提出了该领域还可探讨的一些话题。
接下来,会议进入主题发言阶段。共有四个主题与一个博士论坛。第一个主题为“官话与教材研究”,主持人为李无未教授。南开大学郭利霞副教授带来了她的报告《赛兆祥<官话口语>的价值及局限》。日本爱知大学盐山正纯教授做了题为《倪戈氏(倪维思夫人)<耶稣教官话问答>简析》的报告。香港浸会大学张美兰教授的报告题为《也说“浅文理”--以<官话问答>中文言部分为例》。日本关西大学奥村佳代子教授的报告题为《唐话的多面性和继承关系的一端》。日本大阪大学田野村忠温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华英通语>道光本--首部由中国人编写的正统英语学习书》。几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材料探讨官话及教材研究,以期产生思想的交流碰撞。
第二个主题为“汉语语法史研究”,主持人为姚小平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张惠芬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早期西方人汉语教材助词“的”的研究》。厦门大学李无未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近现代日本汉语语言学史主流意识--欧日中关系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继红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清代旗人汉语的内部差异》。北京语言大学魏兆惠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以艾约瑟为例谈早期西方人眼中的汉语“大语法”》。几位学者分别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从多国视角构建汉语史发展图景。
第三个主题为“音韵与汉字研究”,主持人为奥村佳代子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吴双副教授作了题为《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现代汉语标准音的演变》的报告。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金国平教授的报告题为《利玛窦北京时代汉语拼音声调标注法之发明者再考辨》。韩国檀国大学汉文教育研究所许喆教授的报告题为《东亚汉源词比较研究方法试论》。几位学者从多个时空和多重意义分析研究汉语音韵与汉字,让人对现代性的形成有新的认识。
第四个主题为“翻译与辞典研究”,主持人为金国平教授。北京大学日语系孙建军副教授的报告题为《唐通事与汉译西书的译介》。中山大学中文系讲师韩一瑾作了题为《20世纪初的汉语新词初探》的报告。李雪涛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魏继晋与<额哷马尼雅语>的编撰》。澳门大学王铭宇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故宫新出乾隆敕纂<播都噶礼雅语>若干特点举隅》。几位学者从翻译史的维度回溯语言文化接触现象,为语言文化接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本次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博士生论坛,主持人为内田庆市教授。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生分别带来了自己的精彩报告,内田教授给与精彩点评。在热烈的气氛中,会议圆满结束。
上一篇:文化|《新华字典》第12版修订背后:“打卡”释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