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研究

从家养鸟类看人类语言的进化历程


图片来自

语言是人类最显著的能力之一。在语言的加持下,我们可以表达复杂的意义,并将知识代代相传。人类生物学中最著名的问题之一就是:语言能力如何演化而来?近日,来自巴塞罗那、科隆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认知科学趋势》杂志中发表论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他们认为,语言的演化与人类的另一些显著特征有关,即宽容和合作。该研究立足于来自考古学、进化基因组学、神经生物学、动物行为学及神经精神疾病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随着人类的进化和自我驯化,反应性攻击逐渐减少,语言的复杂性逐渐增加。

研究者表示,这一发展很可能得益于压力荷尔蒙对大脑神经网络的影响。压力荷尔蒙是动物在攻击性情境下所激活的神经递质,对于语言学习十分重要。

为了证明这种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分析了家养的孟加拉雀(Lonchura striata dometica)和野生同类在基因组、神经生物学和鸣啼类型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已驯化孟加拉雀(Lonchura striata dometica)的“歌声”比它的野生祖先更多样、更复杂。

这项最新研究指出,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家养物种中:它们对压力的反应减弱,攻击性比其野生亲属更弱。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野生物种相比,多个驯化物种的鸣啼声已经发生了改变。

对研究人员来说,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的这些差异是“人类语言进化之谜的核心部分”,因为人类经历了与家养动物相同的特殊生理变化。与已灭绝的远古近亲尼安德特人相比,现代人有着普通的脸、圆形的头骨和缩小版牙齿。家畜的面部和颅骨结构也发生了类似变化,同时还伴随着其他特征的发展,如皮肤脱色、耳朵下垂和尾巴卷曲。最后,与其他猿类相比,现代人类对压力和反应性攻击的回应明显减少。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相似之处并不仅限于生理,还涉及特定的基因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基因变化会负向调节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的活性。作者指出,“大脑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在鸟鸣学习、攻击行为及图雷特综合症的重复发声抽搐中起作用。”这次,作者展示了谷氨酸的活动如何促进纹状体中多巴胺的释放。纹状体对学习至关重要。

“在成年鸣鸟中,纹状体区域多巴胺释放的增加与更为局限的声音学习相关。”作者补充道,对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来说,背侧纹状体释放的多巴胺促进了限制性和重复性的肌动活动(比如发声),而实验性和探索性行为则由腹侧纹状体的多巴胺能活动支持。在最近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许多参与谷氨酸能激活的基因发生了改变——编码了减少背纹状体兴奋的受体信号。换言之,这些受体会减少该区域多巴胺的释放。

作者表示,纹状体中压力荷尔蒙平衡的变化是现代人类谱系中语音语言进化的重要进展。

“这些结果表明,谷氨酸系统及其与多巴胺的相互作用参与了人类获取灵活话语能力的过程。因此,导致反应性攻击减少的自然选择可能会改变这些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人类的交流能力发展。”

科界原创

编译:橘子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认知科学趋势》

期刊编号:1364-6613

原文链接:

上一篇:身体语言的分类与信息传递方式
下一篇:没有了

Top